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除了知道Adobe大会,对于Adobe CC的归来我们还应该思考些什么?
2016年11月15日,北京。
Adobe举行了Adobe Creative Cloud北京媒体沟通会。而在上周,Adobe在中国首场的活动“Create Now”上发布了Adobe Creative Cloud。Adobe中国官网上万年不变的CS6也悄悄下架,迎来了全球同步的Adobe Creative Cloud 2017。(以下简称 Adobe CC)
UI中国作为媒体嘉宾也参与这场见证了Adobe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本地化的Adobe CC创意应用软件的盛会。
席间Adobe中国区的数字媒体总监杨坚与亚太区首席布道者Paul Burnett进行了详细的软件介绍和功能展示,精彩的演讲与卓越的软件共同为大家带来惊喜。
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个有态度的设计师平台。我们除了报道这件事情的信息,我们觉得应该更多的给大家带来的是思考。
生产力与生产工具
设计师,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毫无疑问设计师就是生产力,设计师和千千万万的不同职业的人一样运用生产工具生产产品进行交换(或者收藏),不过不同的是他们的生产工具可能是一个锄头,一个扳手,一辆汽车,而设计师的生产力工具是展现想法的软件。
而这些软件中Adobe家族的绝对属于统治地位,我们使用的Ps,Ai,Ae,Pr等,都是生产工具。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当然,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优化生产关系工具。
提高生产力水平当然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了,学会高效沟通,理论知识的储备,软件操作程度等一系列方式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工具就要说的Adobe公司了。每年一度的Adobe家族软件升级——不论是之前的Creative Suite(创意套件)还是现在的Creative Cloud(创意云)都是在本质上解决提高生产工具效率的问题。
那么,在现代大协作细分工的背景下我们很少有机会和能力去自己制造生产工具的,农民也不会去自己去挖矿,冶铁,锻造自己的锄头。
现在,设计师更不会去一个人设计一个设计软件,这从成本汇报的角度来讲也不划算,它已经足够复杂了,设计师也可能不会去自己创作一款设计软件出来,更何况如果很多人都用自己的软件文件格式也会影响交流。
Adobe完成自己的专职角色,为设计师等创意工作者提供软件,也就是生产工具提供设计师们的“生产劳作”。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是的,那么多人都使用着Adobe的生产工具在电脑上生产作品,却不愿意给自己的生产工具付费。
盗版与中国市场
在中国,我们除了回答:
中国人目前的潜意识里还存在着非实物产品应该是免费以及软件太贵买不起的情况下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复制(山寨)一个产品的成本约低,它的盗版率会越高。这也可以从侧面回答上面的问题,但是这不是重点。关于盗版打击力度以及中国消费水平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东西我们就不涉及。
STEAM平台和微软在中国的不断耕耘证明了正版在中国一定是有市场的。可能现在不是那么的大,但是这个市场一定会慢慢改善和变大的。
中国的发展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设计,软件,游戏都是无数人的心血,而不是随意的数据拷贝而已。
产品真正的使用者是不是盗版用户?
什么是产品的真正使用者?我们去路边小店去打印一个照片,看着他们把图片排号,或者打印几张图片,看着他们在PS里拖动照片或者输入几个字。他们用的也是PS,他们是真正的产品用户吗?
不,他们不是,他们用这些功能美图秀秀都能搞定的东西,他们只是恰好用的PS而已,他们只是听过PS可以做这些东西,他们可能都不知道PS需要付费。你可能甚是会看到他们还在用PS最初的8.0版本,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升级到最新的Adobe CC,因为他们不需要这些功能。他们永远都不会为Adobe付费的。
真正的产品使用者指的那些用Adobe系列产品进行协作创作的用户,他们才是adobe的真正用户,他们是不是盗版用户才是关系着Adobe命运的事情。
Adobe产品在中国售价的问题。
Adobe家族产品中国区定价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废话了,这样的定价只是策略的问题。这样的定价策略能够吸引多少人去购买才是Adobe需要关心的问题,Adobe能够把价格订到到少你才回去购买是你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CS升级每月只要N元(一年限定)的口号。使用正版的每次升级付费把身价抬高,但又想做月费的云生意,自己定位不明也抬不起来。不看各地环境来定价。淘宝上也有买Adobe家族产品的正版序列号,可是为什么价格那么低?原因很简单,这些序列号是在其他大区(印度区)购买的,价格远远低于中国区定价。虽然中国消费水平比印度高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Adobe:从付费到正版的体验
之前CC没有引进中国。官网上一直是万年不变的CS6,想要升级CC必须从其他大区购买,甚至在中国区是不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让那些没有VISA和Pay Pal的设计师望而却步。而购买云服务的用户由于服务器再国外的原因也是各种问题,正版用户从付费开始就被设置门槛,想要充值“信仰”却被挡在门外。
Adobe中国与中国
除了说正版与盗版的抗争,我们还能怎样理解Adobe归来?
2014年Adobe宣布关闭Adobe中国,Adobe在中国只保留销售部门,中国区的业务将移交Adobe印度公司。
很多人认为是盗版让Adobe不得不退出中国。诚然,盗版问题一直是中国区比较严重的问题,可是,盗版问题是直接导致Adobe退出的直接原因吗?微软windows盗版问题所困扰,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至今屹立不倒。可见盗版是问题但是不是唯一的问题。
对于中国市场的不够重视
为什么要这么说,当时Adobe Creative Suite 时代你甚至无法想象有些软件竟然没有简体中文版。本土化做的太差恰恰是对于中国市场的不重试。
所谓的退出中国真的就是推出中国了吗?
如果对于Adobe来说这是属于退出中国,那么为什么还是要留下销售部门。为什么研发部门迁往印度?这是一个那人寻味的问题。
大家更应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年CC不在中国销售的原因
其实不是Adobe懒不愿意,Adobe退出中国之后就不再更新中国区的产品。
Adobe 2012年就退出台湾,但是CC照样可以在台湾上架。对于云服务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大陆政策的问题,迟迟没有入华主要是CC服务器架设的资质问题和销售的渠道问题还没有解决。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还是希望Adobe能够推出CC中国的服务器,毕竟在中国访问国外服务器的速度是在是太差。
总结
2016年11月,Adobe团队携手CC 2017回到中国。从侧面的角度来讲也是开始提高对中国的重视,会不会在中国有下一步的大动作就让时间来证明。
作为Adobe产品的使用者,我们还是希望Adobe越来越好。当然,除了的“我欠Adobe一个正版”的情怀,我们肯定不希望Adobe会衰落,毕竟借鸡下蛋,谁都不希望那个鸡出什么问题。
希望随着中国消费水平提高,盗版产品打击力度加大,Adobe本土化深耕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人会用上Adobe的正版产品。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